放浪形骸犯罪
阿君是家中的独子,母亲在他四五岁时病重身亡。母亲去世后,父亲便再婚了,父亲与继母都视阿君为灾星,动辄打骂。母亲的去世、父亲的再婚、妹妹的出生,无一不刺激着阿君的神经,由此而对父亲、继母产生强烈的怨恨、憎恨情感,自暴自弃的现象日趋加剧。
随着家庭关系加速恶化,阿君的不良行为、生活陋习日益显现而且不断加剧,父亲与继母最终把阿君逐出家门。无家可归的阿君由两个姑妈照顾。
姑妈把阿君介绍到亲戚的店里工作,但阿君却迷恋上网络游戏,几乎每天都沉沦在网吧里。他能几天几夜不吃不喝、不如厕、不洗澡,甚至不与外界联系,成了地道的网痴。两姑妈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诫教育,他却充耳不闻,一意孤行,让两位姑妈感到失望寒心。
2010年5月,放浪形骸的阿君在几位年龄相仿的损友逼胁下,一个月内参与了两宗抢劫,2011年1月,阿君被广州市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二年,并处罚金一千元。
社工介入帮教
2011年4月,尚善社会服务中心接受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委托,派出司法社工跟进接受社区矫正的阿君。接案初期,社工多次联系阿君的生父,但其父每次都敷衍了事。
社工积极向法院反映,最终与阿君的两位姑妈取得了联系。两位姑妈热切希望社工介入,帮助阿君修正陋习、改善家庭关系、恢复常人生活。
为消除阿君的戒备心态,社工利用QQ、短信主动关心阿君。面谈时,社工担心阿君在外没吃好,健康受影响,特地为他准备了多款小食。几次直面接触,真心换得真情。社工与阿君的服务关系逐步加强,阿君对社工的信任与日俱增。
社会资源整合
阿君长期流浪夜不归宿的情况引起了社工的高度关注。为保证阿君的生命安全,社工运用危机干预法,立刻联系阿君居住地的街道,与庇护站长取得联系,动之以情地说服庇护站长解决阿君的留宿问题。
为从根本上协助阿君解决生活问题和戒除网瘾,在征求两位姑妈的意见后,社工决定为他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。社工充分利用合作单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资源网络,与位于清远佛冈的“中途之家”取得联系,在严格保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隐私的前提下,最终说服老板同意阿君到“中途之家”工作。
七进佛冈帮扶
第一次进佛冈,是社工与两姑妈把阿君送到佛冈,并与“中途之家”的负责人就阿君的工作内容、注意事项进行交接。
二进佛冈是一周后。为深入了解阿君是否适应“中途之家”的工作。这次,社工发现阿君的精神状态好多了,开始注意个人仪表、据负责人反映,由于缺乏经验,阿君的工作效率低,但愿意学习,而且比较灵巧。
三进佛冈是他在“中途之家”工作三周后。社工获悉阿君出现反复,陋习逐渐出现,下班后流连网吧、上班无精打彩。获悉该情况后,社工来到了佛冈了解情况。原来阿君刚刚调整了工作部门,因为对新岗位不熟悉,工作进度慢和情绪受波动。再是他性格内向、不善言辞,与同事之间有隔阂。社工与经理一起与阿君谈心,对他这段时间的进步表示肯定,鼓励他继续努力不要轻言放弃。
四进佛冈是社工和心理咨询师。这次,社工邀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,专门为阿君进行专业心理测评和心理情绪辅导。以便及时掌握阿君的动态心理、行为变化。
五进佛冈是让他接受亲人鼓励。这回,社工特地安排车辆邀请两位姑妈一起探望阿君,为他加油打气。此外,为使阿君增强与人交往的技巧,社工亲自示范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、如何表达个人想法、如何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、如何调控情绪等技巧,这使阿君颇高兴。
六进佛冈是再让阿君与心理心理咨询师会面,因心理测评结果已经出来了。在心理咨询师与阿君详谈之后,社工在专业心理测评结果的基础上,亦及时与阿君谈心,了解他的生活近况和工作情况,再次给予鼓励和支持。
第七次进佛冈是和驻区警察帮教阿君,宣传社区矫正有关法律法规,防微杜渐遏制阿君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。
矫正成效凸显
经过社工介入,七次进入佛冈,矫正成效明显。阿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,性格发生了较大改变,不再害怕与人接触,愿意主动与人交往;改善了与家人的关系,提高了与人交往的技巧,能够与父亲保持正常的交流;增强了自信心,改正了不良的行为习惯,树立了生活目标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,阿君的社会参与性得以增强,职业技能、就业能力得以提高;家庭矛盾得以缓解,阿君终能顺利融入家庭、回归社会。
(广州市尚善社会服务中心)